<cite id="rnfnb"></cite>
<ruby id="rnfnb"></ruby><strike id="rnfnb"><dl id="rnfnb"><del id="rnfnb"></del></dl></strike>
<listing id="rnfnb"><ruby id="rnfnb"><span id="rnfnb"></span></ruby></listing>
<strike id="rnfnb"><dl id="rnfnb"><del id="rnfnb"></del></dl></strike>
<ruby id="rnfnb"></ruby>
<th id="rnfnb"><video id="rnfnb"></video></th>
<strike id="rnfnb"><dl id="rnfnb"></dl></strike>
<span id="rnfnb"></span>
<strike id="rnfnb"><i id="rnfnb"></i></strike>
<strike id="rnfnb"><dl id="rnfnb"></dl></strike>
<ruby id="rnfnb"></ruby>
<strike id="rnfnb"><i id="rnfnb"><cite id="rnfnb"></cite></i></strike>
公司動態

新聞中心

23年行業深耕細作,見證成長歷程

公司動態

工業軟件100人| 華磊迅拓黃睿:在“拐點”前保持定力(下)

2022.03.23       閱讀:2971

《華磊迅拓黃睿:在“拐點”前保持定力(上)》中,我們回顧了軟件的發展歷程和黃睿過去的經歷,華磊從起步階段到至暗時刻以及轉折點,下篇中,我們將繼續為您講述華磊穩健發展的過程以及背后的“方法論”,闡述黃睿對于工業軟件企業發展路徑的思考!

01. 穩健發展“方法論”

華磊迅拓副總經理鄧丹是2013年加入華磊迅拓的,鄧丹還記得第一次跟黃睿見面的情形,當時華磊迅拓所在的辦公區樓上在裝修,聲音很嘈雜,黃睿在附近找了一家星巴克,兩個人一聊就是三個多小時,在聊完行業前景之后,黃睿就拿出了電腦跟鄧丹演示華磊迅拓的產品,闡述公司的理念,鄧丹對黃睿的第一印象就是他的樸實以及對產品的自信。

彼時,華磊迅拓已經在MES行業耕耘了8年,“一家工業軟件公司,能夠在市場并不景氣的情況下堅持8年,一定有其獨有的核心價值和競爭力,決定進入華磊也就是看好了華磊后續的爆發力。”鄧丹說。

從加入華磊迅拓到現在,鄧丹見證了華磊迅拓穩健發展的歷程。其中有三個比較重要的時間節點:

一個是2014年,行業的第一次小幅度爆發帶動華磊迅拓實現了快速發展。鄧丹記得,當時工業4.0概念開始在國內興起,而“中國制造2025”也在醞釀中。

另一個節點就是2016年,當時作為客戶的沃爾核材收購了華磊迅拓60%的股權,經過了三年的對賭,華磊也基本完成了對賭目標。“雖然是資本的壓力,但也是促進我們發展的動力,對我們的幫助:一是資金上的信心;最重要的是沃爾核材作為上市公司,給華磊迅拓帶來了管理上的成長,因為他們的管理是相對成熟的。”鄧丹提到。

而最重要的節點則是2020年,經歷了疫情之后,各行各業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,但是在2020年結束的時候,華磊迅拓反而實現了增長,這極大地增強了團隊的信心,也為2021年持續穩健增長奠定了基礎。

華磊迅拓開始體系化地建立企業文化也是在2010年,2021年底,通過在之前的企業文化上進行精煉和優化,華磊迅拓最終將整個公司的企業文化的經營理念凝結成了三個字:“勤”、“信”、“傳”。“勤”就是“勤勞”;“信”是守信用,信守承諾;“傳”就是“傳承”。

鄧丹提到兩個守信的細節:一個是對客戶,過去,華磊一直將交付看得比什么都重要,答應客戶的一定做到。“目前我不敢說我們的交付在業內是第一,但我可以保證的是,我們的交付一定是在第一梯隊內的。”另一個細節是對內部員工,奉承著既然承諾了,哪怕承諾錯了,在既有的階段也要做到的原則,即便是最困難的時候,華磊也沒有拖欠過哪怕一個月的工資,這是鄧丹認為黃睿作為創始人做得非常不容易的一點。

黃睿一直強調的一個精神就是“教練精神”,所謂“教練精神”,就是“傳承”,包括技術、經驗和管理方法、文化的傳承。

企業領導人的特質首先就會影響到整個公司的氣質,而從創始人黃睿身上,鄧丹看到的就是他在時刻踐行這三個企業文化。“勤”、“信”、“傳”的精神在鄧丹所在的銷售部門,則延伸為5個詞,即“團結”、“正直”、“守信”、“傳承”、“堅持”。 

黃睿的很多經營理念來自于華為。“華為肯定是大部分做實業的企業家們的偶像,華為的基本法,從基本法衍生出來的一些理念,比如以客戶為中心等,我覺得都是非常好的經營理念,對我們的指導性都很大,畢竟我們都是以技術為導向的公司,在殘酷的商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。”黃睿說,“公司團隊也從華為引進了一些相應的人才。”

“方向大致正確,組織充滿活力”這句話是黃睿印象最深刻的,他的解讀是,現在大家都在談創新,但在大方向上一定要正確,“組織充滿活力”就是組織架構要讓更多地人能往上走,更好的思維理念和產品技術能夠涌現,促進企業的發展,人的創造性需要通過組織的變化和優化激發出來。

人才流動性大是必然的,因為絕大多數企業留住人才的方式就是開高薪,但是人在滿足薪資需求的情況下,還有其他維度的需求,黃睿表示,首先我們不會開出特別低的工資,薪資一定要超過行業,在涉及股權激勵方面,一定要讓核心員工意識到做MES不可能一夜暴富,股權對他們來說就非常重要;但股權也不是萬能的,最后還要反復告訴員工,華磊在行業內到底處于什么樣的位置,讓他自己意識到我們在這個行業中是有沉淀的。

華磊迅拓在內部也提出了“三化一穩定”的口號:交付透明化、流程規劃化、顧問專業化,保持組織的穩定。這個也是借鑒了華為的“三化一穩定”理念。

從創業的那一天開始,黃睿就認為再好的技術都必須經過客戶的驗證,而且能夠持久地讓客戶用起來。“我做技術不是純粹為了把它做出來,實際上我一直有產品的思維,與其說我是技術專家,不如說我是一個產品專家。”

從產品架構的構建開始,黃睿的初心就是做一個平臺級的產品,而平臺級的產品就意味著,它的發展一定是需要不斷地經由客戶應用而迭代,不斷地優化和更新。對于平臺級產品的定義,黃睿的解釋很簡單,他說:“就是在交付的時候,面對客戶新需求的時候,這個平臺能不能從0~1快速地通過可配置化的方式實現交付,不再需要軟件工程師按傳統的方式寫代碼實現 。

關于華磊的定位,黃睿則一針見血地指出:我們不是以技術驅動產品,而是以產品(客戶需求)來驅動技術。“一直到現在,我們的產品還在不停的迭代,產品功能、流程思路都在不斷迭代。”

02. 快與慢的辨證

在工業軟件領域,一個軟件迭代20年,還算年輕的。”黃睿笑稱。

互聯網最大的特點就是“快”,而工業軟件最大的問題就是“慢”,一快一慢之間,企業往往很難把握住自己的節奏,浮躁者比比皆是,特別是在資本的裹挾下,能靜下心來打磨產品的企業更少。黃睿始終認為,工業軟件只能慢慢做,慢工出細活,所以對于這個領域的企業家來說,一定要耐得住寂寞,該沉淀還是要沉淀,該投入還是要投入,尤其是要下沉到工業里面去。

很多人在創業階段認為做一個產品就可以包打天下,黃睿表示,這在工業軟件領域是不可能,技術、市場和服務作為發展的“三駕馬車”,一定是齊頭并進的關系,但很多時候,企業往往忽略了后續的服務。“前面造車只是一個環節,后面用車才是體現車真正價值的時候,軟件系統也是,如果后續不能服務用戶,不能產生更多的價值,我們就始終是一個傳統的軟件企業,只有提高服務意識,把體系建立起來,才能成為一家比較豐滿的公司。”

對于業界給予的保守標簽,黃睿也有自己的理解,他表示,如果不涉及交付,企業確實應該以快速打法取勝,但一旦涉及交付,就面臨著沉甸甸的責任,MES作為強交付的軟件,一旦綁定,系統出現問題,影響的就是客戶的生產和經營。

“一榮俱榮,一損俱損。”黃睿一直跟員工強調的是,做這個事情首先不能影響客戶的業務,其次,要保證系統能夠穩定運行至少十年。“一個系統投資的標準就是十年,如果客戶用了十年,這意味著他不但收回了投資回報,也因此獲得了更多的價值。”事實上,截止到目前,華磊產品在客戶現場穩定運行超過十年的客戶占比已經達到了20%。

正是考慮到客戶生產的問題,黃睿拒絕任何急功近利。“你得精雕細琢,就像畫畫一樣,要精確,而且還有一項很重要的事情是要把他的IT團隊人員培訓起來,成為用戶生態的伙伴和工程師,能夠對平臺的應用游刃有余。所以我們花的精力不光是把事情做好,還得把能力傳輸給客戶,所以我們就慢了,給外界的感覺就是保守。”

但慢只是暫時的,一旦達到拐點,客戶數量積累到一個臨界點,華磊就能靠生態和服務實現相對快速的發展,他預測這個拐點是1000家客戶。“我們現在有五六百家客戶,可能還需要兩年,才能迎來‘拐點’。”

華磊迅拓花了很多時間幫客戶做各種精細化的建模,在黃睿看來,這其實是與客戶“強綁定”的過程,一旦粘性提高,客戶更換系統的成本也會提高。“換ERP是有可能的,換OA也可以的,但要換MES,就得掂量一下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,也就是說客戶一旦選型上了哪家的MES之后,其實不到萬不得已,實在不能容忍,他是不會更換的,因為更換的成本非常高。”

黃睿深信,像華磊迅拓這樣的工業軟件公司,其良性的發展路徑一定是前期先經歷一個平緩的增長過程,厚積薄發,等熬到了“拐點”,才能實現爆發式的增長。“一定會有個拐點,現在就是看誰能夠熬到最后,等到把競爭對手都熬死了,最后就剩下幾家,這幾家中間再決出勝負。”

事實上,華磊迅拓在MES領域已經專注耕耘了22個年頭,15個版本持續迭代優化,擁有110份軟件著作權與專利,項目交付率100%,全球超過30000+關聯企業用戶部署,超過100萬個應用部署終端,提供每日高達100TB的數據采集處理。這家在行業內跑得并不算快的企業一直有自己的節奏,采訪中,問及2022年的目標,鄧丹坦言2022年的目標,相比較2021年并沒有增長太多,從目前來看,華磊并不會實現翻倍式的增長。

有時候,慢,是一種主動的選擇,但前面的慢,是為了后面的快!

轉載自:5G產業時代(5G產業時代采訪編輯)

原文鏈接:工業軟件100人| 華磊迅拓黃睿:在“拐點”前保持定力(下)

电影色戒